昨日有所感,归纳一下:
1.
八卦的由来及跟脚是从三维空间抽象出来,其规则即为三维直角坐标系的八个象限。由于直观三维结构在一定方面不能很好地观察到其内在规律,所以聪明的古人将其降维到二维结构来观察八卦的特征和相互间的关系。
如先天八卦,在三维结构中很难观察到其间的线性结构,这是因为在三维结构中填充着无数的二维和一维结构,交织在一起如同乱麻,怎么都看不清楚。当降维到二维甚至一维时,先天八卦的线性关系就越来越清晰可辨。又如后天八卦,用三维的八卦来诠释二维结构范围过大,线条太粗,反而易疏漏局部细节。所以将三维八卦降维到二维八卦,就可以对平面结构的细节特征和八卦关系呈现得非常清晰。
从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当高维的方法论降维到同等的低维,可以观测到一些在高维不容易看到的规则关系。那么,是不是说观察三维结构是不是更高维的结构同样适合呢。这里面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即我们现实空间是三维的,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完全理解三维之上的超维结构,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碎片化理解,这就为创造观察三维结构的方法论预设了难题。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创造出完美无瑕的超维结构方法论,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片面和缺失,这会导致最后的结论存在很大概率的错误性。
易学在历史上有过超维的方法论,如风水学上的十二神将罗盘、二十四神罗盘等等,都是用高于三维的超维结构来观测二维结构的方法论。其结果就是难得有正确的结论,大部分都是错误的,因为方法论本身就存在缺陷,一般都会将信息在推理过程中推向失真。
那么,如何观察三维结构呢?
其实可以直接用三维八卦来作为方法论去观察三维结构,并不需要画蛇添足去用超维。三维八卦的方法论可以作为苕溪易学未来的主要研究课题开展下去,可名曰“三维易学”。 |